发布时间:2023-04-11浏览次数:次
3月31日,浙江大学“求是创新树我邦国——科学家精神主题展”在紫金港校区古籍馆开幕。图片据浙大融媒体
浙江大学一场题为“求是创新,树我邦国”的科学家精神主题展,连日来吸引着师生在展厅里久久驻足。大家透过文字、相片、老物件,与中国近当代26位杰出科学家跨越时空对话,激荡起对于科学家精神内涵的无限思索。
什么是科学家精神?2020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,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,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。
党中央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》指出,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、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,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追求真理、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,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,集智攻关、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,甘为人梯、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。
科学家精神标注着科学人生的价值坐标,为科技工作者绘就心灵底色,照耀创新征程。当前,创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,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。对浙江来说,创新深化更是“怎么也不为过”。今天,我们尤其需要读懂科学家精神。
一
“我愿以身许祖国”“虽然科学没有国界,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”“要尽力在世界最高科技竞技场上多升起几面五星红旗”,浙大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板上,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,今日仍让人心潮澎湃。
爱国精神,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。
“爱国是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。”浙大校长杜江峰在主题展开幕式上说,我们要从一代代科学家身上学习传承报效家国的理想信念,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,从“红色根脉”资源中汲取信仰力量,把个人成长融入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。
翻开展览中26位科学家的履历,绝大部分都曾在国外顶尖院校留过学,在国际上取得过瞩目的成就。但优厚的资源说放下就放下,声名与利益说舍弃就舍弃,是他们毅然回国时共同做出的选择。
在接受核武器研制工作前,王淦昌从事的是基本粒子物理研究,为了国防工业的迫切需要,他放弃钻了大半辈子的研究方向,投入到应用核物理领域,隐姓埋名整整17年。
如今,“回国”的决定,依然流露出当代科学家的家国情感,也不失为对先辈脚步的一种追寻。
不久前,徐浩新教授、陈家明教授两位世界知名学者辞去海外顶级大学教职,回国全职加盟良渚实验室。
陈家明在香港读完中学就去了海外。他没有在内地的上学和工作经验,有人认为他现在选择回国是个有些“疯狂”的决定。但他说:“我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好的老师,也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培育下一代的青年。”
徐浩新和他的科研团队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徐浩新说,看到了国家科研环境的大变化,国内实验室的人员配备、设备方面的条件也给了他信心。“原本在国外才能实现的科研抱负,现在在家门口也有条件实现。”
“中国在全速发展,国内的同龄人脚踏实地推动着它前进,我们不想做大洋彼岸的旁观者。”这,就是科学家精神感召下的肺腑之言。
二
2021年5月起,浙江多了一批特殊的“打卡地”——依托著名浙籍科学家故居、纪念馆建设的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,包括钱学森故居、屠呦呦旧居、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等。
走进屠呦呦旧居陈列馆,院落里一片翠绿的黄花蒿格外醒目。来自屠呦呦母校之一宁波效实中学的志愿讲解员告诉记者,正是这种不起眼的菊科植物,为我国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基础。屠呦呦团队历经190次失败,终于找到创制新药的钥匙。
屠呦呦旧居。图片来自网络
独辟蹊径,敢为天下先。创新精神支撑老一辈科学家为中国科学事业奠定根基,更是今日中国赢得国际科技竞争的动力之源。
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站在前辈的肩上,勇敢地向着未知之境前进。今年获颁华为“火花奖”的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邱枫教授,耗时十年攻关一项光电芯片制造技术。邱枫对前几年的科研经历印象很深,“那时基本没有任何产出,看不到什么成果,也看不到方向。如果没有强烈的探索精神,很难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。”
科技创新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张“冷板凳”,尤其是基础研究,投入大,周期长,成功的概率却非常小,时常让人在迷雾中看不见曙光。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,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大厦的地基,创新链、产业链的起始,愈发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战场前线,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。探清基础研究的前路怎么走,是一个无比艰难的“闯无人区”的过程。追求真理、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,是当下科技工作者做基础研究必需的信念。
三
千淘万漉只为真。在一个个受人尊敬、令人感动的科技工作者身上,我们总能看到科学家精神的闪耀。
甘为人梯、奖掖后学。这不只是“年长”科学家的责任,在年轻的科研团队里,青年师者也延续着这种传帮带的传统。去年获得首届浙江省青年科技英才奖的张笑钦,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产出过一大批优秀成果,拿过很多大奖,但他却认为,获得过最有意义的奖项是“必发888官方网站教学名师奖。“这是意义最特别的一个奖。看到一大批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,是最让我高兴的一件事。”张笑钦说,“我的价值在讲台,所以必须全力以赴。”
张笑钦和他的学生。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集智攻关,团结协作。科学事业是接力的事业,因此也注定是团队的事业。协同攻关更是当前的大势所趋。之江实验室探索的“大兵团式”科研组织模式就诠释了协同精神的要义,从科研效率的提升看,这种模式更能动员起科研力量服务国家紧迫的需要。实验室现在已聚集近4000名研究人员,高密度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。
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,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,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,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。弘扬科学家精神,不是抽象的,而是具体的;不是空洞的,而是现实的。我们要不断为科学家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,真正让科学家精神闪亮新时代。
原链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62853409143079903&wfr=spider&for=pc
来源:浙江日报